發布時間:2025-02-26 08:47:50 人氣:243
前言
捻度是指單位長度內纖維或紗線的螺旋扭轉次數,通常以“捻/米”或“捻/英寸”為單位。對滌綸長絲而言,適當的捻度能增強纖維間的抱合力,改善抗拉強度和抗起球性;但過高的捻度可能導致紗線僵硬、彈性下降,甚至影響染色均勻性。
儀器選擇:推薦使用退捻加捻法專用設備(如YG155A型捻度儀),其精度需達到±0.5%以內。
環境控制:實驗室溫度應保持在(20±2)℃,相對濕度(65±4)%,避免溫濕度波動導致纖維回潮率變化。
樣本制備:取樣時需避開紗線端頭5米以上,單次測試樣本長度通常為250mm或500mm,確保數據代表性。
以退捻加捻法為例:
預加張力:根據紗線規格施加標準預張力(如0.5cN/tex),消除纖維內部應力;
固定樣本:將紗線兩端固定在夾持器上,記錄初始長度;
退捻與計數:旋轉夾頭直至纖維完全解捻,儀器自動記錄退捻次數;
數據修正:根據紗線收縮率調整最終捻度值,計算公式為: [ T = rac{N imes (1 + S)}{L} ] T為實際捻度,N為退捻次數,S為收縮率,L為樣本長度。
截面形狀:異形滌綸長絲(如三角形、十字形)因表面摩擦系數差異,退捻過程中易出現滑移現象,需采用動態張力補償技術;
加彈工藝:POY(預取向絲)與FDY(全拉伸絲)的結晶度不同,測量時需調整預張力參數。
夾持力度:夾持器壓力過大可能導致紗線意外拉伸,建議使用氣動夾持裝置保持恒壓;
退捻速度:高速退捻(>1500r/min)易產生靜電干擾,需控制轉速在800-1200r/min范圍內。
引入機器視覺+AI算法技術,通過高速相機捕捉退捻過程圖像,實時分析纖維解捻狀態。與傳統方法相比,該系統將檢測效率提升40%,同時減少人為誤差。
在加捻工序中安裝在線檢測裝置,連續監測捻度變化趨勢。當CV值超過閾值時,系統自動調整加捻電機轉速,確保生產穩定性。某知名企業采用該技術后,產品退貨率從1.2%降至0.3%。
通過DOE(實驗設計)方法,建立捻度-強度-伸長率三維模型,確定不同用途滌綸長絲的最優捻度區間。例如:
工業用絲:高捻度(600-800捻/米)以增強耐磨性;
2022年,浙江某紡企出口歐洲的10萬米滌綸面料因捻度不均被客戶索賠。經排查發現,其檢測實驗室未嚴格執行GB/T 14344標準,導致測量值比實際低15%。企業隨后升級檢測設備,并培訓操作人員,半年后成功通過OEKO-TEX?認證,訂單量增長37%。
隨著再生滌綸和超細旦絲的普及,傳統捻度測量標準面臨新挑戰。例如,0.5dtex超細纖維的退捻臨界點難以肉眼判斷,需開發基于聲波共振或微力傳感的新型檢測技術。 對企業而言,需做到: